找到相关内容66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四谛顿、渐现观之初探

    苦、空、非我四行相;于集谛下观因、集、生、缘四行相;于灭谛下观灭、静、妙、离四行相;于道谛下观道、如、行、出四行相。  在见道的阶位,历经十六个心刹那(八忍、八智),其中前十五心为见道,第十六心属修道。如此就苦、集、灭、道四谛各观四行相,而契入四谛的真理来断掉烦恼。  阿毗达磨本以修行为宗要; 阿毗达磨(abhidharma)应译为现(对)法,就是无漏慧对于法(四谛或灭谛)的直观。诸大德内修禅观,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1468036.html
  • 佛陀论佛,阿罗汉,比丘,法师,众生

    还算不得比丘。比丘要能够超越功德心,过失心,依八正道修行,心无所畏,才是比丘的境界。佛陀向弟子解释什么叫做“多闻比丘。”他说知道苦谛,集谛,灭谛的比丘就叫做多闻比丘。佛陀说,阐说苦谛,集谛,灭谛的比丘...外道的法师)。不按照八正道修行的出家人,连比丘的资格都欠缺。   佛陀说,若比丘对苦圣谛已知已解,对苦集谛已知已断对苦灭谛已知已证,对道谛已知已修,这样的比丘名为上士,名为阿罗汉,名为圣贤,可以树立...

    洪汝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2582646.html
  • “苦”的思索

    我们思索苦谛时,不可能离开苦之因(集谛)、苦之灭(灭谛)以及灭苦之道(道谛)。  1。为何佛陀先说苦谛?  四谛之中,为什么佛陀最初说的是苦谛呢?这其中自有密意所在。可以说,这充分体现了佛陀的慈悲与...好比医生给人看病一样,先指出病相(苦谛),然后说病因(集谛),再说病因可断(灭谛),最后说治病之药方(道谛)  2。苦的根源――我执  为什么众生会遭受受如此众多、难以忍受的痛苦呢?苦究竟从何而来?《...

    廖乐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850623.html
  • 周叔迦:佛教两大定律

    的种类,在佛教中却是有很多很多的种类。也可以说一切佛教所谈的,无往而不是对于这两个字的发挥。这定慧二种修养是不可偏废的,或是畸重畸轻的。这总名叫作“道谛”。  由于道谛的因,得到灭谛的果。如何是灭谛?这是由于佛教宗派的不同,而所希望、所解释的不同。简单地说,一切苦灭叫作“灭谛”。或者是说,一切功德圆满了,一切过恶免除了,是“灭谛”。  佛教既然是根本求觉的,所以他最反对的就是不觉。他说世间的一切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5564562.html
  • 人生多苦的思索

    为中心而展开的,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。当我们思索苦谛时,不可能离开苦之因(集谛)、苦之灭(灭谛)以及灭苦之道(道谛)。   1.为何佛陀先说苦谛?   四谛之中,为什么佛陀最初说的是苦谛呢?这其中...所牵也,乃说明思苦谛之要如是?quot;这就好比医生给人看病一样,先指出病相(苦谛),然后说病因(集谛),再说病因可断(灭谛),最后说治病之药方(道谛)   2.苦的根源――我执   为什么众生会...

    廖乐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4473708.html
  • 浅谈佛教基础常识

    浅谈佛教基础常识  佛教最初衷的思想指导是四谛,谛即真理的意思,四谛就是四条真理。分别是:苦谛,集谛,灭谛,道谛。苦谛是言苦,认为人生社会是一场苦难。把人的感受分为:苦受,乐受,不苦不乐受。但这三种感受都是苦。而集谛是解释一切苦的根源,大概分为五蕴聚合说;十二因缘说;业报轮回说。灭谛是佛教宣扬的最终理想和境界,就是灭一切苦超越轮回,既涅槃。道谛是教导人如何达到涅槃的境界,或说明达到涅槃的方法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2249800.html
  • 三论宗破慧观五时教

    一、破三乘别教  “三乘”指声闻、缘觉和菩萨乘。所以名为三乘别教者,是说声闻乘学四谛法,缘觉学十二因缘,菩萨修学六度,所学各各不同,故名三乘别教。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机械的分开,任何经文也没有如此的主张,如今文所引之经论。第一毗昙宗之萨婆多部认为,三乘同观四谛得道;第二成实宗主张三乘同观一灭谛,方乃成圣;第三大乘宗主张,三乘同悟无生(灭谛),然后超凡。由此可见,昔日的小乘教,三乘亦通,怎么能说但为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74354681.html
  • 原始佛教及其基本教义

    把“无明”置于首位。  灭谛,是说灭除贪爱欲望,便断除了产生苦恼的原因,使自己永远不再轮回于生死苦海。这是原始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。《阿含经》上经常看到释迦牟尼所说自己达到的至高解脱境界是:“我生已尽,烦恼已灭,所作已办,不受后有,就是“灭谛”的实现,也就是所谓涅檠。   道谛,讲达到灭除痛苦,进入涅檠境界的方法和途径。此即八正道:正见(正确的见解)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(正确的行为)、正命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4555034.html
  • 吉藏大师破五时判教的原理

    萨婆多部认为,三乘同观四谛得道;第二成实宗主张三乘同观一灭谛,方乃成圣;第三大乘宗主张,三乘同悟无生(灭谛),然后超凡。“义”是合适的道理,“会”是会悟、观,“契”是契合、悟。由此可见,昔日的小乘教,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65965382.html
  • 圣开法师:四谛

    。  (三)灭谛—又名“尽谛”。灭是寂灭、度灭的意思。知苦是因为集,要离苦必须把已薰习在八识心中的一切善恶烦恼习气种子,通通都能消灭,结业灭尽时,自性众生度尽,即证菩提,证了菩提,即无生死苦恼之患,无...三者之残余习气,故云“有余”,唯大乘之无余涅槃,究竟而无残余的习气,故云“无余”,能证入涅槃,谓之寂灭,所以叫灭谛。  (四)道谛—道者路也。道乃能通达的意思,可由生死苦恼的众生境界,到达无忧无患,...

    圣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1368035.html